【念念不忘 我“苏”回响】引聚“强磁场”扩围“朋友圈”,“永不落幕”共赴新征程

我苏网 2023-05-19 21:14

  群贤毕至,共叙桑梓,再赴发展的春天。5月20日,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如约而至。回首六年前首届盛会启幕,江苏发展大会常设办事机构正式建立,天南海北的江苏人自此便有了一个专属“朋友圈”,让“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架好“连心桥”、做好“娘家人”、当好“助推器”,通过合作长效机制的运转,“永不落幕”的平台聚心、聚力、聚智,不断放大强磁场效应。

  登录“我苏网”,浓厚的江苏人文气息扑面而来,网站显眼处设置“江苏发展大会”专属云平台,“隔空”对话全球苏籍大咖、一键浏览大会议程、网站的LOGO沿用江苏发展大会的会标“锦绣苏”……首届发展大会闭幕后,秉持打造“永不落幕”的办会理念,“我苏网”、我苏客户端应运而生,近些年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宽,“我苏”即“我们的江苏”,不仅是常态化联系服务嘉宾的桥梁纽带,更成为链接海内外江苏人,感知江苏、展示江苏的“云端家园”。

“我苏网”页面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总编辑顾敏霞介绍,“我苏网”作为江苏发展大会的官方云平台,今年还为第三届大会开辟了专门的服务网页,由“我苏”团队专人承担该网页的日常运营维护工作,及时发布、跟踪报道本届大会参会嘉宾、亮点活动、工作成果等。

  除此以外,将江苏发展大会建言献策、项目合作等常态化对接工作也从线下搬到线上,为江苏发展聚心聚智聚力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云平台

  着眼于海内外嘉宾线上互动,第三届发展大会还将不断推动云平台升级和功能扩容。千丝万缕的“锦绣苏”织线不断绵延、编织成网,将乡情乡愁幻化为具象表达。

  建立与嘉宾的实时联系机制,定期发送江苏发展最新动态;在传统节日、嘉宾生日等时间节点,增强情感交流;一些重大举措的出台、重要政策的制定,也通过适当方式征求乡贤意见……

  2017年起组建的江苏发展大会秘书处,一直坚持短期集中活动与长期常态活动相结合,组建工商经济、科技、教育等6个专业小组,各设区市还分头建立了各自的微信群,6年来广泛组织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交流对接活动,使发展大会成为“汇众智”的平台。

  在长效机制促进下,海内外合作趋向紧密,也更聚焦发展“靶心”,不断拓展汇智聚力的深度力度。本届大会前,省市县三级联动,广泛征求对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尽早摸清需求和合作意愿,据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大会合作交流组副组长季鸣介绍,目标指向非常明确:加力推进更多的合作交流成果加速落地,“嘉宾提出个性化合作需求,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科创人才合作、商务项目洽谈、文体领域交流、医卫技术交流。后期我们将指导地方和有关部门以交流座谈、实地参观等方式开展有效对接,持续跟踪落实效果,充分体现大会‘永不落幕’的精神。”

  不少海内外客商透露,待大会一结束,行程早早“预定”,马不停蹄地赶赴江苏各地实地调研、考察。借着盛会“东风”,省内各地邀请嘉宾回到家乡考察对接,承接大会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

  比如,位于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的江苏优嘉中化植保产业园便是2019年江苏发展大会期间签约落地南通的重点项目,目前项目已先后投入44亿元,预计今年全面达产达效。

  江苏优嘉植物保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邦伟表示,“通过江苏发展大会的牵线搭桥,让我们在南通如东找到了适合项目的落地发展‘土壤’。通过两期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菊酯产品树、产品群,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市场垄断,成为全球最大的拟除虫菊酯生产商,新增销售收入35亿元。”

  时时挂念、常态联络、长效联动,在“常来常往”中乡情历久弥新。“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如今,当倒映在眼中的这个开放包容、热情活力、生机勃发的江苏,与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故土形象渐渐重合,江苏发展大会为天南海北的江苏人构建了一个基于乡土文化、又超越于此的精神家园。

  (江苏新闻广播/刘雨薇 张倩 南通台 编辑/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