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委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重点产业链培育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意见

江苏发展大会合作交流组 2023-04-25 21:03

  为加快做大做强全市千百亿级产业,打造地标性产业和优势 产业集群,促进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建立省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制度精神,现就加快重点产业链培育、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主动对接省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体系,以产业链龙头企业为核心,以重点配套企业为支撑,以高端 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以市领导挂钩联系、组建培育专班为保障,强化企业招引、项目建设、要素配置、人才支撑,做强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集聚人才链,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形成融入双循环的产业优势,推动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二、 发展原则

  1. 坚持重点发展。结合国家和省“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导 向,围绕千百亿级产业,选择一批基础好、潜力大、成长性强的产业链,加以重点培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产业链的优势领域,集中发力,打造一批全国性产业新地标。

  2.  坚持统筹发展。 全市上下一盘棋,市域和县区板块联动错位发展,各地重点突破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链优势环节,形成布局合理、差异竞争、功能协调的产业生态。建立健全市县区联动、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高位协调机制,统筹调度社会资源,形成培育产业合力。

  3.  坚持高端发展。 以创新驱动为第一动力,以人才支撑为第 一资源,以数字转型为主攻方向,以绿色生态为底色底线,推动重点产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产品体系向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变,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态。

  4.   坚持规模发展。 按照千亿领航、百亿壮大、十亿升级、小微成长思路,做大做强产业龙头,扩充市场主体总量,培育专精 特新、独角兽和瞪羚企业,重点突破市场占有率高的行业单打冠军,不断壮大产业规模。

  三、 发展目标

  围绕全市机电装备、绿色食品、高端纺织、光伏新能源、绿色家居、新材料六个主导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X个先导产业的“6+3+X” 制造业产业体系,重点培育化学纤维、纺织服装、晶硅光伏、动力电池、半固态成形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激光装备、智能家电、酿造(酒)、食品加工、畜和水产品精深加工、高端家居、绿色建材、膜材料、有机新材料、功能玻璃材料、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大数据+等20条产业链,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主要目标:

  1.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到2023年,全市20条产业链实现产值突破4500亿元,打造3条超五百亿产业链、13条超百亿产业链。到2025年,产值达到7000亿元,形成千亿级产业链2条、超五百亿产业链3条、超百亿产业链15条。

  2. 企业实力不断提升。到2023年,20条产业链中开票销售 超百亿元企业达到10户,超50亿元企业达到15户,超10亿元企业达到100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0户以上。到2025年,开票销售超百亿元企业达到13户,超50亿元企业达到20户,超10亿元企业达到120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700户以上。

  3.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23年,20条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5%,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0户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创新载体40个以上。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8%,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0户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创新载体70个以上

  四、 发展重点

  围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方向,依托重点地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进一步明晰产业链发展重点,分类分业施策,有力有序推进。

  1. 化学纤维。围绕打造新兴纺都目标,加快形成全国化学纤维产业新地标,做大化学纤维产品规模,形成产能700万吨以上 到2023年产值突破600亿元、2025年达到1000亿元。推动恒力时尚产业园、国望高科、逸达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引进国内新型、高端化学纤维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差别化、功能性、高性能化学纤维产品。延伸发展化学纤维生产装备和化学纤维功能性复合材料。

  2.   纺织服装。 加快发展粘胶、原棉、原毛等天然纤维,依托纺织纤维规模优势,做大做强高端面料、品牌服装、家纺等中下游制造领域,到2023年产值突破400亿元、2025年达800亿元。积极发展差异化、功能化、高仿真类、丝质细密化、提花类、色织类等新品纱线和面料产品,提升熔喷布、无纺布产量和质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扩大高端产品比重,放大高端面料、纺织织造生产优势。大力发展服装服饰和家纺产品,强化对强势品牌龙头企业的招引,建成产品特色鲜明、集聚优势显著的服装家纺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具备热(冷)防护、电防护、辐射防护、阻燃 防护、高可视度防护、医用防护等性能的新型产业用纺织品。延伸发展服装家纺生产装备和配套件。

  3.  晶硅光伏。 以打造全国晶硅光伏产业新高地为目标,着力做大产业链核心板块切片、电池、组件规模,加快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泗洪县等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建设,到2023年产值达到850亿元,2025年突破1000亿。深化运用PERC双硅、黑硅、全背电极等主流工艺技术;密切关注并支持最新的TOPCON、异质结钛矿等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的研发和运用;积极倡导多主栅、多分片、并片技术;大力发展光伏玻璃。配套引进银浆、涂锡焊带背板、 EVA/POE封装材料、型材等生产企业。关注并争取引进储能产品制造企业。延伸发展光伏设备制造,拓展光伏应用系统。

  4.   动力电池。以高稳定性、高能效、智能化为方向,重点发展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等产品,到2023年产值达240亿元、2025年达350亿元。积极发展新型结构电池,开发新一代铅蓄电池产品,以引入水平双极电池技术为契机,大力提升电池生产工艺过程的绿色环保、清洁生产、智能制造水平。加快发展基于锂、镍、钴、石墨等新型原材料的储能电池,不断提升技术含量。大力发展动力锂电池,加快锂电池电芯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锂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等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延伸发展全固态电解质、高电压高容量富锂材料、耐高温隔膜等前沿电池材料。探索发展氢燃料电池。

  5.  半固态成形制造。围绕打造国家级、百亿级半固态精密成 形产业基地,以沭阳半固态成形产业园为重点,以全球领先、全  国唯一的半固态精密成形技术和成套装备为核心,打造汽车零部  件、通讯器材、3C 电子产品、航空航天产品、坦克履带等轻质铝 合金产品群,到2023年产值达到50亿元、2025年突破100亿元。 加快发展半固态精密成形技术相关产品研发和生产,强化RSF 固态制浆、半固态成型、半固态压铸等技术优势,加快引进上下游精密铸造企业,延伸发展汽车、通讯、机电、模具等零配件。

  6.   汽车及零部件。围绕打造长三角知名汽车零部件产业基 地目标,加强链式招商、产业集聚,逐步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上下游分工协作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到2023年产值超 100亿元、2025年突破150亿元。做大做强电喷、油泵、进气歧  管、活塞等动力系统,散热器、水泵等冷却系统,悬架、减震器、 轮毂、轮胎等行驶系统,导航、影音、智能网联等电子产品;  伸发展发动机、变速器、底盘、转向系统等关键核心部件;加快 发展精密模具、产品检测、设备研发等配套环节;积极招引燃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整车项目。

  7. 激光装备。围绕创建华东地区激光领域的智造硅谷,以高端化、品牌化为方向,重点发展激光器和激光加工领域,到2023年产值超60亿元、2025年突破100亿元。激光加工领域,重点发展更高性能的新一代高功率激光切割机、焊接机,光纤在线激光打标机,积极发展激光雕刻机、激光手术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智能激光电视,推进超短焦4K 激光显示技术应用。激光器领域,攻克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关键技术,推动研发生产激光雷达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等产品;积极培育激光光学镜片、振镜、声光开关、调制器、加工头、蓝宝石光学透镜等光学元器件。在应用方面,不断提升成套设备制造、定制化服务、集成式解决方案能力,拓展激光设备在切割、焊接、3D 打印(增材制造)、医疗先进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

  8.   智能家电。以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为方向,以冰箱、洗衣机、空调、小家电为重点,依托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苏宿工业园区,打造全国知名的智能家电产业基地,到2023年产值达 100亿元、2025年突破200亿元。全力招引国内知名品牌家电整机制造企业,重点发展大容量、智能化、节能环保型、超静音 箱产品,大容量、节水省时、智能控制、消毒杀菌洗衣机产品,节能、健康、时尚、舒适型空调产品以及安全、智能、工艺感强的日用小家电产品。积极发展压缩机、控制主板等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加快发展冷凝器、蒸发器、温控器、风机、模具等配套企业。

  9. 酿造(酒)。围绕打响中国酒都品牌,以白酒、啤酒为重点,以大型酒企为核心、专精特新中小酒企为补充,进一步做强 宿迁酒产业实力;加快发展酱油、醋、蚝油、料酒等调味品,到 2023年产值达400亿元、2025年突破600亿元。以洋河酒厂、双沟酒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高端白酒,扩大高端产品的比重和市场占有率。以百威啤酒、青岛啤酒为支撑,积极发展精酿啤酒,进一步做大啤酒产能。支持龙头企业利用资金、品牌、技术、营销能力优势,实施并购重组。延伸发展发酵、蒸馏、灌装、窖藏等智能化成套设备、包装生产线和检测技术设备,以及名酒古镇、酒庄酒街等酒文化、酒旅游新业态,打造酒全产业链。调味品领域,以打造百亿级龙头企业为目标,加强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酿造产业的应用,提升仓储和包装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加快研发检测能力建设,提高食品安全全程保障和精益化生产能力,积极改善调味品营养与风味,根据市场需求扩大产品品类,发展高品质、多样化、绿色化的特色调味品。

  10. 食品加工。围绕我市生产原粮就地精深加工目标,以粮油产品、休闲食品、饮料为重点,以宠物食品为补充,以培育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做大做强加工能力,到2023年产值达150亿元、2025年突破200亿元。粮油产品领域,加强营养成分保持与营养健康新产品精准创制技术攻关,积极发展速冻米面、专用面粉和主食制品;休闲食品领域,重点发展品牌化、特色化、差异化的方便小包装食品、风味食品、旅游休闲食品;饮料领域,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添加剂、超高压榨汁、自动化无菌灌装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矿泉水、凉茶、豆奶、调制乳等特色产品的品质,探索发展蛋白质饮料、代餐饮料等新产品。延伸发展原粮加工和检测设备。加强品牌营销,提升“宿有千香”品牌影响力。

  11.  畜禽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围绕提升深加工能力和单体养殖能力,加快打造“长三角中央厨房”,到2023年产值达150亿元、2025年突破200亿元。重点发展低热量的发酵肉、酱卤、功能性复合肉、重组肉等熟食肉制品,积极发展速冻肉制品,提升生产工艺和自动化水平。大力提升触鱼、螃蟹、龙虾等特色淡水产品工厂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和精深加工水平。鼓励发展种养加一体化经营模式,培育壮大核心龙头企业。补充发展种禽养殖、饲料加工等环节。延伸发展养殖设备、屠宰加工设备、检测设备和冷链物流装备,推广应用冷链物流技术。

  12.  高端家居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的高端家居制造基地目标,以大型化、特色化、基地化、品牌化为方向,加快做大做强板材、家具、地板等重点环节,到2023年产值突破500亿元、2025年 达650亿元。重点发展橱柜、办公家具等板式家具,以及木门、 定制家具、智能家具;积极发展无醛多层复合地板、强化木地板、 抗菌地板等;大力发展绿色环保胶合板、纤维板等,重点发展阻  燃、隔热、保温等功能性新型板材。补充发展木质画材、工艺品、儿童玩具、家居装饰材料等木质制品,配套引进五金配件、环保胶等关键项目,延伸发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产品创意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

  13. 绿色建材。围绕创建国家级绿色建材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目标,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新型墙板材料、环保装饰材料、新型绿色建筑功能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到2023年产值超120亿元、2025年突破150亿元。做大做强装配式预制件、节能保温墙板、节能门窗等优势特色产品,不断提高产品通用性、预制率和抗震性能。加快发展纳米级家居装饰材料、绿色墙体材料、功能性建筑材料,提高智能化、环保化、健康化水平。延伸发展智能家居材料、智能遮阳材料、新能源建筑材料等前沿绿色建材。

  14. 膜材料。围绕打造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科技水平最高的膜材料产业基地目标,做强功能性母料、基材制造、功膜制造等优势领域,加快做大产业规模,到2023年产值达200亿元、2025年突破350亿元。重点发展光学膜、电子膜、太阳能电池背板、电池隔膜、过滤膜、分离膜等功能性薄膜。加快发展BOPET BOPP 膜,加快基材产品性能改善。巩固镀铝膜、热收 缩膜、电池标签等优势,积极发展镭射膜、转移膜等新型包装材料。大力发展可回收降解农用膜。

  15.  有机新材料。以宿迁生态化工园区为载体,以绿色化、特色化、高端化为方向,以龙头企业培育为核心,打造新兴有机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23年产值突破100亿元、2025年超150亿元。重点发展有机硅特种新材料、光稳定功能助剂、光电新材料、日用化学材料,延伸发展新型显示材料、集成电路产业配套材料,招引发展芳纶、尼龙等新型纤维材料,探索发展集中表面处理、环保型胶黏剂项目,提升为主导产业配套能力。

  16. 功能玻璃材料。依托良好产业基础,围绕光伏、建筑、显示、汽车、医疗等领域的高端需求,以特种玻璃、光伏玻璃、汽车玻璃、电子玻璃以及特种玻璃纤维为主攻方向,巩固提升家电玻璃、日用玻璃等传统优势产品规模和技术,到2023年产值超50亿元、2025年突破200亿元。进一步提高玻璃材料精深加工程积极发展低温封接玻璃、无碱玻璃基板、微晶玻璃等新型特种玻璃,突破发展智能化、微型化、高速度化新型功能玻璃材料,延伸发展高端汽车用玻璃、显示玻璃基板、触控导电玻璃、高铝盖板玻璃、化学生物功能玻璃、热功能玻璃,加快发展功能玻璃研究院、玻璃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支撑机构。

  17.  集成电路。以封装测试环节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集成电路制造环节,争取突破设计环节,打造成江苏省新兴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到2023年产值达100亿元、2025年突破150亿元封装测试环节,推动高密度SiP 封测、FCBGA封测和内存芯片封测等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重点突破快速封装、开腔封装等特种封装技术,以及MEMS工艺、射频电路加工等特色工艺。制造环大力发展半导体分立器件、高亮度LED 芯片等特色产品,稳步推动16、14、12nm 制程生产线、12英寸芯片生产线的引进和建设设计环节,积极招引汽车电子芯片、智能家电、智慧家居产品芯片的研发设计企业。延伸发展集成电路配套材料和装备。

  18.电子元器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加快提升基础元器件和部件总成产品技术优势,到2023年产值达200亿元、 2025年突破350亿元。做大做强声光学部件、手机平板外壳结构件、5G天线、步进马达等产品,重点攻关发展与5G、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配套的超级电容器、电感器、电阻等元器件产品,延伸发展线路板、连接器、摄像头、显示屏等技术成熟度高、产业规模大的领域,积极招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导航终端机器人等终端产品和新兴产业。

  19. 生物医药。围绕打造省内知名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生物原料药、新型医疗器械和生物制造,到2023年产值超  50亿元、2025年突破100亿元。医药领域,以心血管类、抗感染 类、抗病毒类、呼吸道疾病类、降血糖类、抗肿瘤类、造影剂类、 精神疾病类等化学药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精细型高端原料药及 其制剂产品,推动首仿药、改良型新药及创新药的研发和产业化。 新型医疗器械领域,加快发展医用卫生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外科手术器械及耗材、医用输液及注射剂等,探索发展医学影像、医用机器人、智能家用医疗器械等高端产品。生物制造领域,重点发展聚乳酸复合材料、氨基酸、胶原蛋白、生物多肽等生物基材料及生物助剂,重点突破从酒糟、芳香植物、水果蔬菜等高效提取有用物质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免疫调节类维生素、膳食营养补充剂等特色产品。

  20. 大数据+。围绕打造全国规模领先的企业数据中心群,加快推动大数据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拓展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到2023年产值规模突破100亿元、2025年超过200亿元。加快发展5G等信息基础设施,打造网络连通性和高可靠保障优势。积极构建全产业链的基础数据服务产业“中央厨房”,形成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基础数据服务产业基地,提升基础服务能力。以京东集团为核心,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智慧物流、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产业。

  五、工作机制

  1. 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产业链制度。每条产业链明确由两名市级领导联系挂钩,由一个市直部门牵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 导下,每条产业链成立培育专班,由牵头部门主要领导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和重点地区按照职能分工协同推进。

  2.  建立“十个一 ”工作推进机制。 即每条产业链建立一个联  席会议、制定一个工作方案、确定一位首席专家、明确一个智库 单位、培育一批支撑机构、建设一批园区载体、梳理一批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设立一个产业人才库、形成一张产业链招商图谱、建立一份发展问题清单。

  六、工作内容

  1. 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龙头企业、核心技术、主导产品、重大项目、重点平台等情况,形成产业链图谱,实施“挂图作战”。

  2. 梳理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断点痛点,协调市场拓展、物流运输、人员往来、国产替代等问题,建立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和对接平台,畅通产业链循环。

  3. 加强产业链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实施一批技术攻关项目,建设一批创新平台,推进产业链重构。

  4. 统筹调度各种资源,协调推进产业链发展规划、专项政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重大事项。

  七、保障措施

  1. 建立组织体系。将市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发展领导小组调整 为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统筹负责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解决产业链培育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具体负责产业链培育的组织推进。

  2.  建立工作制度。 市委常委会每季度听取产业链培育进展情况汇报。各市领导牵头的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推进会议,分析研判产业链运行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通报产业链培育情况。

  3. 构建支撑体系市直各牵头部门组建由主要领导负责,“  条产业链、一位部门领导、一个牵头处室、一套工作方案”运行机制,整合首席专家、智库单位、支撑机构、重点地区等资源和力量,建立日常支撑服务体系,协助挂钩联系市领导统筹抓好推进落实工作。

  4.  加强要素保障。 引导要素资源集聚,着力保障产业链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要素需求。优化政策体系,形成一套支持产业 发展的政策工具包,统筹制定共性政策基础上,实行“一链一策”、 “一企一策”,建立精准化、个性化政策供给机制。创新金融支持 模式,重点保障产业链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加强与国内高校科 研院所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引培活动,努力构建产业链人 才优势。强化技术支撑,培育引进公共服务机构,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加强土地、用工以及水电气热等要素保障。

  5.  强化考核奖惩将产业链培育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 县区、市直各部门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围绕发展目标、发展 重点和工作机制、工作内容,研究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培育进展逐级统计和定期报送制度。

  附件:市领导挂钩联系产业链分工表

  (此件发至县处级)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