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江苏发展大会合作交流组 2023-04-24 22:39

  为加快我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推进食品及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有效带 动富民增收,全力打造淮海经济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高地, 根据《徐州市创新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工作方案》要求, 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

  以高端化、绿色化、数智化、品牌化为导向,以延链、 补链、壮链、优链为路径,坚持抓生产与抓链条、抓产品与 抓产业、抓环节与抓体系并重,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 着力拓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增值增效空间,聚力打造 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集聚程度高、绿色底色足、安全 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特色创新产业集群。到 2025 年, 全市 规模以上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新增 100 家左右,省级农 产品加工集中区发展到 10 家以上,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集群产值达到 1000 亿元以上, “ 农香徐来” 区域公用品牌市场 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 徐米”“ 徐麦”“ 徐果”“ 徐菜” 等产品市场 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二、重点领域

   (一)提档升级主导产业

  1.粮油加工。 依托北纬 34 度 500 万亩优质中强筋小麦和

  100  万亩中国最北缘籼稻生产基地,开展米面精深加工技术 研发,提高粮食加工转化率,重点发展功能稻米、方便米粉 和小麦淀粉、麦胚等杂粮和主食制品。加快推进稻麦加工副 产品深加工,重点发展“ 麦麸变多糖”“ 米糠变油脂” 等废弃物 利用。依托沿黄河故道、丘陵岗地 50 万亩花生基地,  开展食 用油生物精炼技术、副产品利用等技术攻关,推进浓香花生 油、高端花生油等高附加值油品生产。

  2.畜禽加工。  依托 400 万头生猪和 15000 万羽肉禽养殖 能力,开展畜禽自动化屠宰、高效分割、冷冻保鲜及储存、 新型杀菌保鲜等技术研发,提高肉制品加工全程机械化、智 能化生产水平,推动鲜肉制品向预冻肉、小包装、细分割方 向发展,熟肉制品向多品种、系列化、精包装、易存储方向 发展, 开发复合肉制品等新型健康肉制品, 积极发展全蛋粉、 蛋白液等精深加工。加快突破鲜骨、骨髓、内脏等副产品综 合利用,开发凝血酶、血球蛋白粉、骨粉等医药制品、营养 补充剂。依托 2.9 万头奶牛饲养量和 15 万吨鲜奶产量,  开展 新型益生菌发酵、超高温瞬时灭菌、产品风险因子快速检测 等技术攻关, 研发绿色有机奶、低乳糖奶等高端乳制品以及发 酵乳制品,发展低温乳制品,开发奶酪、浓缩乳蛋白等产品。

  3.果蔬加工。依托 615 万亩蔬菜、 145 万亩水果种植规模, 加大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健全鲜品清洗、分级、包装、加 工、保鲜、冷链运输等全产业链体系。果品上,重点发展果 汁、果粉酵素等果品精深加工。蔬菜上,加大脱水蔬菜、速 冻蔬菜产品加工技术升级和生产线改造力度,扩大蔬菜粉等 新型品种产能。立足大蒜、小辣椒、胡萝卜等特色蔬菜优势, 发展大蒜素、辣椒红、  β-胡萝卜素等食品添加剂产品。推进 根茎、花叶籽、皮渣等副产物的增值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

   (二)全力发展潜力产品

  4.休闲食品。 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谷类、果蔬原料优势, 研发低温真空油炸、微波膨化、微生物毒素检测、中低温杀 菌与包装保藏等技术,发展品牌化、特色化、差异化的方便 营养小包装食品、风味食品、休闲食品。推进板栗、银杏等 坚果及其衍生产品系列加工,开发复合型坚果产品、礼盒产 品。发展 LMD (低温复合脱水技术)果蔬脆片系列产品、 “果 蔬+巧克力” 系列产品、  “果蔬+谷物” 系列产品。

  5.功能食品。  充分挖掘我市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多种功能 价值,鼓励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积极研究开发 和推广应用超临界萃取、超微粉碎、蛋白质改性等技术创新 成果,提取营养因子、功能成分和活性物质,大力开发营养 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系列加工食品。加快研发大蒜、牛蒡、山药、紫薯等系列特殊膳食食品,一批具有徐州特色 的功能性食品力争实现批量化生产。培育发展一批代茶饮用 品企业,发挥我市银杏叶、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玫瑰花 等农产品的药用价值。

  6.酒品饮料。  充分借助我市现有酒品、饮料的生产基础 和优势,进一步突破生物发酵过程控制、微生物资源安全检 测、生产过程动态监测及产品质量可追溯等技术,满足不同 区域、不同消费群体需求,丰富酒品和饮料产品结构,扩大 市场需求空间。大力开发多口味、不同香型融合型白酒、果 酒、保健酒。开发精酿啤酒、原浆啤酒,发展无糖啤酒、无 醇啤酒,拓展啤酒产品丰富度。突破冷杀菌、高效榨汁、无 菌冷灌装、真空多效浓缩、个性化包装等技术,发展多肽高 膳食纤维豆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营养素饮料、植物功能 性固态饮料等产品。

   (三)加快突破新兴领域

  7.预制菜。 着力发展三大品类,  一是即食和即热预制菜, 重点发展已完成杀菌或熟制,拆封后可直接食用或经过复热 即可食用的预制食品。着力开发速冻食品、筵席菜肴、家餐 菜肴、特色菜肴、自热等方便速食类产品,学生营养餐等即 食热型团餐,减肥降脂餐,航空航天、应急救援等领域专用 套餐或菜品。二是即烹预制菜,重点发展对主要原料已进行 一定程度加工或烹调,可直接烹饪的菜品。加快发展畜禽肉类、蛋制品类、豆制品类、水产类等预制调理制品,着力开 发绿色、健康、快捷新品。三是即配预制净菜,重点发展对 植物性食材进行清洗、切分、消毒、漂洗、漂烫、去除表面 水分等处理和对动物性食材进行宰杀、去毛、去鳞、去内脏、 洗涤、分切等处理并经预包装的产品。大力发展酒店用、火 锅用、家庭用等蔬菜类、瓜果类、肉类预制净菜。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  加强良种繁育和种苗基地 建设,按照适区适种、适品适种、适时采收要求,加大农作 物、畜禽种质资源开发力度, 培育推广适合加工的专用品种, 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 准化生产要求合理安排生产经营。到 2025 年,在稻麦种植上, 重点建设黄墩湖区域优质籼稻生产区微山湖区域中熟中粳稻 生产区和 104 国道沿线、微山湖沿湖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区。 在果蔬生产上,重点建设丰县等 4 个以果品为主导产业的省 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和 50 个精品果园,在全市合理布局设 施蔬菜、葱蒜类蔬菜、高沙土区域根茎类特菜基地。在畜禽 养殖上,  建好 34 个国家、省、市三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  发 展丰县、沛县、铜山西北部肉鸭养殖基地,邳州市黄羽肉鸡 标准化养殖基地,睢宁、新沂白羽肉鸡养殖基地,鼓励奶企 建设自有自控奶源基地,  提高奶源自给率。  [责任单位:  市农 业农村局,  各县(市、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以下各项工作均包 含属地责任,不再一一列出]

   (二)完善体系化物流网络。  聚焦鲜活农产品主产区、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点围绕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  支 持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在乡镇、村和田头建设通 风贮藏库、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等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 引导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应用仓储智能货架、自动 化分拣、冷链运输工具等冷链物流装备,提高冷链物流装备 水平和效率。支持企业建立覆盖基地贮藏、物流配送、市场 批发、销售终端全链条的冷链配送系统。到 2025 年, 全市农 产品冷藏保鲜设施达到 1500 个,总库容达到 425 万立方米, 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畅通鲜活农产品末端冷 链微循环, 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责任单 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

   (三)夯实系统化科技支撑。 依托龙头企业、骨干企业、 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平台,共同组建“ 龙头引领+配套协作+ 院校协同+用户支撑” 的协同创新联合体平台。支持食品及农 副产品加工企业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装备更新与高效 运转。针对米面精深加工营养成分保持、畜禽非热加工、果 蔬加工高效榨汁、方便休闲食品微生物及毒素检测技术、功 能食品功能因子生物活性提取技术等技术短板,推动产学研 深度合作,每年攻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遴选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到 2025 年, 每年实施市级以上关键技术攻关 项目 5 项。 (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局、工 信局)

   (四)促进数字化引领转型。  加快推进数字技术、数据 要素全方位融入我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全过程,全面 推动加工方式变革、管理手段创新,实现我市食品及农副产 品加工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 算、人工智能、 5G、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 培育发展网络化、 智能化、精细化的食品及农副产品现代加工新模式。强化环 保、能耗、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作用,鼓励企业开展质 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追溯等体系认证,支持企业与农户 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以及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努力实现全产业链监测管理数字化。支 持企业提升生产线数字化控制水平,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 车间, 到 2025 年, 力争我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省级 示范智能车间建设上实现较大突破。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农业农村局)

   (五)突出绿色化发展导向。  引导企业推广应用集自动 测量、精准控制、智能操作于一体的绿色储存、动态保鲜、 快速预冷、节能干燥等实用技术,  以及品质调控、营养均衡、 清洁生产等先进加工技术,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 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降低生产过程污染。培育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 主体,促进全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循环利用、高值 利用和梯次利用。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加工精度,减少过度加 工,促进农产品加工环节减损增效。支持企业研发低碳食品 科技,推进厂房高能效、资源高利用、包装简约化,实现低 碳生产。推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 设,加强加工全过程动态监控,从源头上实现节能减排。到 2025 年,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进一步得到推广应用, 农产品加工环节损失率降到 5% 以下。 (责任单位:  市农业农 村局、工信局、市发改委)

   (六)实施梯次化企业培育。  强化项目招引,  围绕“331” 重点领域,立足“ 强链、延链、补链” ,瞄准重点区域、重点 企业组织开展精准招商,到 2025 年,每年招引不少于 40 个 投资 5000 万元以上的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深化龙头企 业培育“ 十百千”培育工程,  到 2025 年, 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 10 家以上、省级 100 家以上、市县两级 1000 家 以上。做强一批“ 成长型” 龙头企业,形成一批“ 专精特新” 中 小企业和“ 单项冠军” ,鼓励 “ 个转企”“ 分转子”“ 小升规” ,促 进小微企业上规入统,每年新增一批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 业。推动骨干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 等方式,加快组建徐州大型农业企业集团,着力培育一批年 产值超过 30 亿元的大型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创建一批主食加工示范企业。 (责任单位:  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工 信局)

   (七)开展品牌化市场营销。  着力建设“1+N” 农业品牌 体系,打响 “ 农香徐来 ”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 “ 徐米 ”“ 徐 麦”“徐果”“徐菜” 等单品品牌,积极参与各类农产品展销会、 博览会,  继续办好“ 徐州 · 淮海经济区品牌农产品展销会” ,提 升徐州农产品品牌辐射半径和供给能力。引导企业增强品牌 意识,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软实力。鼓励 企业明确品牌定位,围绕研发创新、设计创意、生产制造、 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构建全流程 品牌管理, 鼓励龙头企业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共创“ 乡” 字号、 “土”字号特色品牌,打造一批省内知名、全国著名、海外驰 名的产品品牌。到 2025 年, 入选江苏省农业品牌目录产品达 15 个。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八)加快园区化集聚提升。  切实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功能、突出特色、优化 分工,吸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以园区为主 要依托,创建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便利化服务 网络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和融合发展先导区。依托全市国家现 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 示范园等平台载体,整合各类资金,持续加大投入,提升管 理水平,强化政策支持,老旧园区要加强闲置厂房和低效用地的盘活利用,推动腾笼换鸟、园区再造,新建园区要严把 项目准入类型和门槛,确保高标定位、高点起跳。进一步增 强园区承载力,将其建设成为吸引项目落地、集聚企业发展 的高地。到 2025 年, 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达到 10 家以上, 争取创建 1-2 个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园区。 (责任单位:  市农业 农村局、发改委、工信局、商务局)

   (九)发展融合化新型业态。  充分挖掘我市食品及农副 产品加工产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 和价值,以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为基础,不断丰富拓展休闲 观光、加工参与、制作体验等多种服务,推动食品及农副产 品加工与亲子研学、科学普及、康养旅游、农文旅等有机融 合,将各具特色的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成游客可品尝、可观 赏、可携带的商品和工艺品,丰富“ 后备箱”和“ 伴手礼” ,把 加工流水线打造成“ 观光工厂”“ 科普车间”“康养基地” ,因地 制宜发展培育一批精致、精细、精美的“微加工”企业,持续 拓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新业态,讲好徐州特色食品及农副 产品加工故事,全面提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经济功能、 生态功能和休闲旅游等服务功能。鼓励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 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组建产业联盟,共享二三产业增值 收益。到 2025 年,创建一批省级以上工业旅游区。 (责任单 位:市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发改委、文广旅局)

   (十)健全紧密化联农机制。  发挥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联农带农作用,  按照“ 资源要素畅通、利益联结紧密、服 务购销最惠” 要求,创新主体联合机制,创新利益粘合机制, 组织企业与种业公司、收储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小 农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 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签订“ 多级 订单”。探索双向入股、按股分红与二次利润返还等模式,  支 持小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等入股农民合作社和 龙头企业。到 2025 年, 推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 设一批利益联结机制紧、联农带农效果明显的农业产业化示 范联合体。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工信局)

  四、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推进机制。  设立集群创新发展工作专班,   由市 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商务局、市场监管 局等单位组成,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牵头推动工作落实。建立 问题协调解决机制, 梳理产业发展突出问题, 逐一销号解决。 加强纵向横向沟通协调,强化部门间的沟通配合,定期通报 工作进展,督促相关单位落实工作任务。

  二是强化人才支撑。  充分发挥企业家和科技人才的关键 作用,加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 才引进和培养。鼓励本科高校、职业院校与产业精准对接, 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精准培养,积极开展实用技能和专业知 识培训,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才队伍。完 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各类人才积极参与集群建设,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是加强要素保障。  强化财政支持,统筹整合各类财政 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强化用地 保障,确保不少于 5% 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村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新金融支持,拓宽抵押物范围, 大力推广“ 苏农贷” 等金融产品,用好疌泉(徐州)农业创新 发展投资基金和中垦江苏乡村振兴股权投资基金,助力产业 集群发展。落实农产品初加工执行农业用电价格政策和各项 农业生产减税降费政策。

  附件: 

  1.徐州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重点项目

  2.徐州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重点企业   

  3.徐州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