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精品钢材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 2023—2025年)

江苏发展大会合作交流组 2023-04-24 21:32

  为贯彻落实“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战略,加快推进我市 精品钢材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 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

  加快推进精品钢材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提升产业链、 价值链、供应链水平,招引一批产业链上下游深加工企业,  搭建一批高能级平台载体,集聚一批高水平产业技术人才,  将徐州市精品钢材产业集群打造成淮海经济区专业特色鲜 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  力争 2023 年精品钢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 780 亿元,  2024 年 产值突破 880 亿元,  2025 年产值突破 1000 亿元。

  二、重点领域

   (一)持续做强优势产品 围绕“ 精品”理念,充分发挥全市炼钢、焦化产能优势, 严把质量关口,持续引导企业做好建筑用钢筋棒线材、冶金 焦等产品生产。聚焦不锈钢加工、钢材副产品综合利用、绿 色焦化等传统优势领域,推动精品钢材产业与下游行业协同有序发展。依托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优势,大幅提升钢铁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和产业链延伸发展。

   (二)加快突破短板产品 在现有产品结构基础上,加快突破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 钢丝、钢棒、特种钢丝等产品,兼顾发展房屋钢结构、桥梁 钢结构、大型设备钢结构、弯曲成型钢筋、热镀锌型钢檩条 等钢材产品。以建筑、装备制造等用钢产业的全生命周期绿 色发展为契机,引进建设不锈钢丝、无缝管等深加工项目。

   (三)创新引领高端产品 学习优秀钢铁企业长短流程搭配、专注高附加值产品研 发的经验,着力提升优质、特种钢材比重,提高优势产品质 量稳定性,打造“ 金字塔” 型产品结构。围绕能源电力、石油 化工、海洋工程、医药卫生等细分领域中高端用钢需求,  重 点推进不锈钢复合材及深加工、标准和非标配件以及成套设 备等精深加工产品发展。聚焦民用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工 业设施三大重点发展领域,打造专用钢结构生产、钢筋延伸 加工配送全覆盖的综合结构布局,构建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体 系, 全面推动精品钢材产业向精品化、高端化和集群化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创新驱动提升攻坚                                     

  1.建立协同创新体制机制。  精准对接精品钢材产业基础研究共性需求和短板,整合协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优势资 源,推动形成“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技术开发— 商业应用” 的线性模式,促进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的快速推进和成果转 化,高效、有序提升重点钢材产品、绿色焦化产品和产业关 键技术的供给和支撑能力, 每年完成 10 项以上成果转化。鼓 励钢铁企业与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江苏省钢铁协会等 单位就标准编制进行合作。推动钢铁、焦化企业坚持技术创 新,开发研究新工艺、新技术,全力突破特种钢冶炼、高精 度轧制、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煤焦油加工尤其是针状焦等关 键技术和“ 卡脖子”技术。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市发改委)

  2.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依托龙头企业、配套企业、 知名高校院所、科技创新平台、各类金融机构,  共同组建“龙 头引领+配套协作+院校协同+用户支撑” 的精品钢材产业联 盟和平台。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 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实现钢铁、焦化、钢结构大中型 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充分发挥全市检测认证、产权交易、  成果转化促进等平台的服务作用,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省重点 推广应用目录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强新产品、新工艺、新技 术的应用,实施一批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示范工程。支持钢 铁、焦化企业争创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 业技术中心。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

  3.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鼓励企业围绕低碳冶金、洁 净钢冶炼、高效轧制、基于大数据的流程管控、节能环保等 关键共性技术,加大创新资源投入,鼓励关键装备技术集成 创新,实现技术突破和引领。加快钢铁企业突破生产优质碳 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非调质钢、冷镦钢线材、焊接用线 材、轴承钢等产品技术;突破钢坯热送直轧技术、链箅机- 回转窑球团烟气、氮氧化物超低排放等关键技术;短流程钢 铁企业突破连续加料电弧炉-精炼-连铸-直接轧制全过程智能 优化与精准控制方法和技术。推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每年突破 1-2 种关键短板技术。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二)实施绿色节能低碳攻坚

  4.不断提升生产绿色化水平。  提高炼铁系统工艺水平,  进一步优化炉料结构,增加球团矿比例,提高入炉矿品;  推 广高炉综合长寿、热风炉高温送风、非高炉炼铁等先进冶炼 工艺和技术,  降低燃料消耗和原辅料消耗; 减少烧结机机头、 球团焙烧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推进 短流程炼钢工艺发展,从源头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资源,  减 少废弃物产生。加强钢铁生产节能减排,推进高炉余压回收 利用、烧结烟气循环、钢渣综合回收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 等生产节能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鼓励龙头钢铁企业在物 料储存、输送及生产工艺过程采取密闭、封闭等有效措施,实现无组织排放有效管控; 大宗物料和产品采用铁路、水路、 管道等清洁方式运输,  清洁运输比例不低于 80%。推动焦化 企业 2025 年全面实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 的各项超低排放限值。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市生态环境局 )

  5.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减排。  以现有钢铁、焦炭产品 为载体进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形成钢铁、焦炭、化产、新 能源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支持短流程钢铁企业持续发展电弧 炉短流程炼钢工艺,优化调整长流程钢铁企业长短流程生产 比例。适度提升非石化能源和自发电比例,充分利用电网谷 电和弃电,实现错峰生产,助力能源再分配。实施节能降碳 行动,支持企业聚力开发绿色低碳工艺、深度脱碳和零碳技 术,摒弃或降低高碳排放产品和业务。推动钢铁、焦化企业 重点抓好烟尘、固、液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降低吨钢能源 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到 2025 年, 龙头骨干企业能效水平全 部达到国家标杆水平。 (责任单位:  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 生态环境局)

  6.支持企业落实“双碳”目标。  加快推动钢铁企业落实与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签订的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支持短 流程钢铁企业投资建设光伏发电厂, 2025 年力争做到使用绿 色新型能源比例不低于总能耗的 50%;鼓励其他钢铁企业通 过光伏发电赚取“ 绿证”用以抵消企业的碳排放量。对精品钢材企业置换氢燃料电池重卡的,根据奖补政策享受氢燃料电 池汽车补贴。引进推广减碳工艺,支持钢铁企业探索使用熔 融还原炼铁、气基竖炉直接还原炼铁等减碳工艺,鼓励企业 探索“ 以氢代煤” 实践。 (责任单位:  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 生态环境局)

   (三)实施锻链强链补链攻坚

  7.鼓励产品做强做优。  提升优质、特殊品种钢材比重, 支持龙头钢铁企业发展高铁用钢、汽车用钢、造船用钢、建 筑用钢、模具钢、高速工具钢、电工钢、高级管线钢等高端 材料。巩固优势产品质量稳定性,努力将我市打造成品种多 样、规格齐全的国内较大的型钢生产基地;支持长流程钢铁 企业加强功能性金属材料研发生产,提高细分市场产品竞争 力。做到“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打造高、中、普 “ 金字塔” 型产品结构。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8.延伸钢材深加工产业链条。  以延链、补链、强链为引 领,加快从精品钢材向材料、由制造向服务转变。鼓励精品 钢材企业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发展剪切、配送等增值服 务。积极探索龙头钢铁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以及区域内其他 大型铸造企业联合组建废钢电商平台,形成市场化、规范化 和标准化的废钢加工配送机制。发挥钢材产品提质升级带动 作用,提升钢材制品产业发展质量,促进标准件、丝网、汽 车部品部件、管道管件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钢材加工产业集群提质增效。支持钢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非 钢产业,依托现有钢材交易平台拓展线上业务,服务更多客 户群体。(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9.支持企业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  结合主导产品、技术 基础、产业关联度等实际,引导钢铁、焦化等龙头企业投资 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钢铁企 业转投应急装备、高端装备、重型装备等装备制造产业;  支 持钢铁企业向钢结构、集成房屋等建筑领域延伸发展,逐步 由钢材产品向钢材制品转化。支持龙头企业组建或参与多主 体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并购基金、创投基金,并搭建资本与 技术互选交流平台,全力保障企业并购项目回归、产业链招 商项目落地, 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实现“ 科技+战新” 产业 集聚发展。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四)实施质量品牌巩固攻坚

  10. 巩固线棒材市场优势。  支持钢铁企业持续生产 HRB400 、HRB400E 、HRB500E 、HPB300  等建筑用钢材产 品。引导钢铁企业生产抽油杆用圆钢、弹簧钢圆钢、合金结 构钢圆钢、冷镦钢热轧盘条、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 条、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冷轧带肋钢筋与钢筋焊接网等优 质棒线材产品。鼓励钢铁企业生产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 PC 钢绞线)、低松弛预应力钢丝( PC  钢丝)、预应力钢棒( PC 钢棒)、冷镦钢丝、弹簧钢丝等产品。支持特钢企业结合工艺技术装备改造升级,  开发轴承钢、齿轮钢等优特钢产品。 (责 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11.打造优质板材生产基地。 支持钢铁企业研发普通用途 及船用、汽车、集装箱用宽钢带产品,加强与汽车、家电、  造船等下游企业的近终端合作,加快汽车板、家电板、硅钢 等高端板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进一步拓展高档汽车面板、  新能源汽车用钢市场。鼓励板材生产企业加快实施低水平热轧 机改造, 推进轧钢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升级, 积极建设冷轧、 镀锌等深加工生产线,  打造冷轧薄板、镀层板、涂层板等高附 加值板材生产基地。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12.推进型钢生产基地建设。  鼓励线棒材生产企业开展 500  兆帕以上热轧带肋钢筋的研发生产,引领产品升级、推 动企业建设钢结构示范产业基地。支持企业积极研发生产强 度高、耐腐蚀、耐低温等高端产品,开展与钢结构建筑构件 需求相适应的定制化服务,满足现代钢结构建筑不断提高的 安全、长寿、个性化要求。引导企业加强协调合作,统筹项 目规划与产品分工,进一步完善品种规格,实现差异化互补 发展,共同打造 H 型钢、角钢、槽钢、钢板桩等品种多样、 规格齐全的型钢生产基地,支持企业打造冷镦钢、钢帘线、 预应力钢绞线等精品线材和高强钢筋生产基地。  (责任单位: 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五)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攻坚

  13.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推进 5G 、工业互联网、人工智  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钢铁、焦化等行业的应用,依托龙头 企业推进协同制造,在工业互联网框架下实现全产业链优化, 推进智慧物流,开展钢铁、焦化行业智能制造行动、智能制 造示范推广,打造“ 灯塔工厂” 。鼓励企业大力构建钢铁行业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打造钢铁焦化全产业链互联网联合体, 支持钢铁、焦化等企业,围绕智能炼钢、轧钢加热炉智能燃 烧节能优化、大型设备在线智能诊断预知性运维、智能物流 等应用场景支持建设示范项目,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力争到 2025 年, 精品钢材产业有 5 家企业获评智能工厂(车 间)。(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14.加快推动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  全面推进工业互联  网、人工智能和钢铁产业、焦化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智能制 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建设,烧结球团工序采用 模糊控制技术、综合控制专家系统,炼铁工序配套高炉专家 系统和数据采集及模型开发技术,炼钢工序应用一键式自动 炼钢模式,轧制、仓储等工序建设无人或少人值守车间,焦 化企业完成自动化升级。(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六)实施企业梯次培育攻坚

  15.  加快领军企业培育。  大力实施培大育强、挂大靠强、 招大引强、扶大助强“四大四强”战略。遴选规模大、实力强、 带动性好的重点企业,建立钢铁、焦化重点企业培育库,打造一批极具影响力的标杆企业。到 2025 年, 力争中新钢铁产 值突破 350 亿元、徐钢集团产值突破 180 亿元、金虹钢铁产 值突破 120 亿元、沂州科技产值突破 100 亿元、龙兴泰能源 产值突破 100 亿元。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16.  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围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培育库, 按企业发展生 命周期,  分类进行扶持培育。统筹运用财税、金融、技术、产 业、人才、用地、用能等政策工具持续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 新方向发展。到 2025 年,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以上专 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 10 家以上。   (责任单位:  市工信局)

  17.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支 持钢铁、焦化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建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 展平台载体。鼓励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企业开放资源,开展供 应链配套对接, 与中小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构建“ 协同制 造+智能制造+共享订单” 的新型产业发展生态。到 2025 年, 规上工业企业达到 100 家以上。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 科技局、市商务局)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推进机制。  设立市精品钢材产业集群创新发 展工作专班和精品钢材产业联盟,负责牵头推动工作落实。 开展产业调研, 梳理产业发展重要信息, 定期形成工作总结; 建立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梳理产业发展突出问题,逐一销号解决;加强纵向横向沟通协调,强化部门间的沟通配合,  定 期通报工作进展,督促相关单位落实工作任务。

   (二)加强要素保障。  强化精品钢材产业资金、土地等 要素保障,支持企业研发平台建设、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企 业上市、  “ 专精特新”培育、节能降耗、数字化转型,支持企 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示 范项目给予支持。加强用地保障,预留连片工业用地,推动 项目“ 拿地即开工”。

   (三)优化营商环境。  提高开办企业、登记许可、金融 信贷、跨境贸易等营商过程各个环节中的政务服务效率。进 一步简政放权,推进线上业务办理平台的普及应用。建立健 全重大项目的土地、资金、用水、用能和环境等资源要素供 给的联动保障机制,全面优化集群发展环境。

   (四)强化企业服务。  围绕“促进企业提质升级、遴选支 持重点项目、实施精准帮扶服务”,全方位开展企业服务活动, 建立完善服务企业快速反应机制。充分发挥产业基金在培育 重点产业链条、推进智能制造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的支持作用,在政策支持、项目推进、要素保障等方面开展 精准服务,助推企业实现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

  附件: 

  1.精品钢材创新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发展目标

  2.精品钢材创新产业集群项目汇总表

  3.精品钢材创新产业集群技术攻关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