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安全应急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 2023-2025年 )

江苏发展大会合作交流组 2023-04-24 21:18

  为认真贯彻《徐州市创新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工作方案》 (徐委发〔 2022 〕33 号) 精神,  构建支撑安全应急产业高质  量发展的培育发展体系,持续巩固提升我市安全应急产业在  全国的示范引领地位,结合徐州实际,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效统 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创新驱动、先进技术与安全应急产业发 展的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全方位安全防护装备、全天候监测 预警、全系列应急救援、全过程安全应急服务的“ 四位一体” 安全应急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形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具 有徐州特色的安全应急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 中心城市提供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一)主要目标

  推动安全应急产业规模较快增长,以科技创新、体制创 新、生态优化为动力,培育一批“链主企业” 、“ 单项冠军” ,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新突破;引进一批安全应急产业企业,  不断壮大安全应急产业规模;打造一批“ 智改数转”标杆示范企 业, 带动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 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打造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建成有 国际影响力的“ 中国安全谷”。

   (二)具体目标

  建立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和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有效 解决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断点、痛点,  畅通产业链循环。 到 2025 年,  规上企业达 280 家,  产值达到 500 亿元, 其中应 急救援装备领域达到 280 亿元、安全防护领域达到 90 亿元、 监测预警领域达到 90 亿元、安全服务领域达 40 亿元。

  一是汇聚安全应急产业企业 700 家左右,全力推动安全 应急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有国际影响力安全应急装备制造基 地。

  二是集聚各类安全应急技术研发机构 30 家以上,加快推 进江苏省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力争建成国家智 慧矿山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华东分中心。

  三是放大中国徐州安全及应急装备与技术博览会影响 力,将展会办成国际级安全应急装备展会;积极建设安全应 急装备数字化交易平台,成为有国际影响力安全应急装备交 易中心。

  四是积极推进安全应急装备技术示范应用,建成国家级 安全应急数字化管理区域平台,成为有国际影响力安全应急装备与技术大数据中心。

  三、重点领域

  根据各地现有的产业基础,发挥政府引领产业、核心企 业带动、本地产业配套、产业生态支撑的作用,围绕安全防 护、应急救援、监测预警、安全服务四大领域,构筑功能明 确、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的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布局。支持促 进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徐州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为产 业发展“动力核”,建设产业创新中心,  开展协同创新,  转化 前沿技术。承载孵化产业加速项目、技术集约项目、创新创 业项目、总部经济项目,重点建设应急救援装备,集聚应急 救援装备整机企业和上下游关联企业,布局发展监测预警装 备、信息化应用装备等企业。鼓励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装备集群,加快发展应急救援装备,做好 产业更新替代和产业链延展提升,重点承接培育重大安全应 急产业项目。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各自实际找准定位, 因地制宜,全力推动产业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突出创新驱动

  1.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依托龙头企业、核心配套企业、 知名高校院所等力量,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 心等科技创新平台,针对全市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瓶 颈问题,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协同技术攻关,聚力突破一批“ 卡脖子” 关键技术,不断提升安全应急产业企业竞争优势,  到 2025 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10 个以上。〔责任单位: 市 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应急管理局、各县(市、 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徐州 淮海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以下任务均需各县(市、区)落实, 不再单独列出〕

  2.建立安全应急产业智能“ 云平台”和共享加工中心。推 动先进技术与市场需求深度对接, 通过信息导向、资源整合、 模式创新、服务集成,为安全应急产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 传统型企业,提供机械工业设备的供需对接、在线交易、信 息咨询、共享工厂、协同制造、设备溯源,以及整合物流配 送、跨境服务等增值服务。  (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

  3. 强化各类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各种形式的安全应急技 术、产品和服务推广交流活动,通过联合孵化、专利转让、 技术入股和知识产权托管等方式,建立安全应急产业“ 首台 套”研发及示范应用会商机制和合作平台, 组织实施“ 首台套” 和“进口替代” 示范应用项目和工程等,推动一批科研成果在 我市产业孵化。到 2025 年,实施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10 项。 (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 委)

   (二)深化企业梯队培育                                              

  4.推动领军企业壮大。瞄定标杆型企业、技术领军企业、链主型企业,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鼓励应急装备救援、矿 山机械类重点企业围绕全球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集中度、完 善市场网络等,  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到 2025 年,  实现百亿 元以上企业 2 家,  十亿元以上企业 5 家。(责任单位:  市应急 管理局,数据来源单位:市统计局)

  5.遴选潜力企业培育。筛选一批市场景气度高、效益好 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建立安全应急产业“ 小升规”企业 培育库,并定期开展研商。通过帮助企业扩大投资、技术改 造、开拓市场等措施,推动有潜力的企业尽快“ 升规列统” 。 每年培育 50 家企业纳入规上企业统计范畴。 (责任单位:市 应急管理局,数据来源单位:市统计局)

  6.助力“ 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引导企业深耕产业细分领 域,重点打造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和“ 瞪羚” 企业、  “ 独角兽”企业。到 2025 年,实现省级及以上“ 专精特 新”企业 10 家以上。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应急管理局、 市科技局)

   (三)推动产业能级提升

  7. 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聚焦系统性解决安全应急领域 问题方案,围绕安全应急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左右链、市场 空间、技术发展方向、国内国外头部企业、重点大院大所布 局等领域开展招引; 针对矿山智能采掘、事故灾难监测预警、 应急通信设备等领域,每年举办两次精准招商引资对接活动,重点招引细分领域前 10 强的创新型配套企业。每年签约亿元 以上项目 10 个,十亿元以上项目 2 个。 (责任单位:市商务 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工信局)

  8.加强“头部企业”招引。依托我市“招商引资  1  号工程” 实施,  结合全市安全应急产业实际,  重点对行业前 50 强、央 字头国企、知名园区运营商和中介研发服务机构等开展精准 招商。通过招引一批头部企业、旗舰型项目,促进资金、技 术、人才向徐州集聚。到 2025 年,  引进“ 头部企业”3 家。(责 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

  9.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聚焦我市安全应急产业重点 发展领域,逐年编排、推进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省市重大产 业项目,积极推动徐工消防高空应急救援装备、经开区徐工 大型矿山机械核心零部件、云龙湖实验室等重大项目早竣工、 早投产。争取每年新增安全应急产业固定投资额 15 亿元。(责 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应急管理局)

   (四)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10.深化企业间技术与供需合作。整合全市安全应急产业 企业信息和资源,建立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平台,通过技术合 作、成果开发等方式,促使企业间“ 牵手合作” ,进一步畅通 企业供需对接渠道,解决企业“ 同城不相识” 的问题,让企业 之间互为上下游,  打通企业供需“ 内循环”。(责任单位:  市应 急管理局)

  11.金融赋能产业发展。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  鼓 励县 ( 市)区、市属国有企业立足自身实际设立安全应急产 业发展基金和发展项目专项子基金,推动财政资金与金融资 本结合。引进私募基金参与产业发展,加速形成“募投管退” 的良性循环体系,促进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通过 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保理方式和开发“仓单质押贷”“订单 贷” 等金融产品,  支持安全应急企业开拓、扩大市场。建立上 市服务“ 绿色通道” ,每年选取 4 家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 企业进行上市辅导。 (责任单位: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徐州银 保监分局、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

  12.推动产品提质创牌。指导全市安全应急企业将产品推 广至应急管理部“ 应急装备之家”,拓宽安全应急产品的销路, 扩大徐州安全应急产品影响力;引进高端装备制造的检验检 测认证机构,鼓励企业积极参加认证认可;深耕安全防护、 应急救援、监测预警、安全服务四大领域,鼓励四大领域内 的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 强化企业品牌培育能力建设,持续打造所属领域知名品牌, 争创各级各类质量奖项。到 2025 年,省质量信用 AA 级和 AAA 级企业新增 10 家以上,新增行业和国家标准 10 项。(责 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应急管理局)

  13.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推动全市安全应急产业企业抢抓 数字经济新机遇,对标国内外先进安全应急产业企业转型经验,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放大、叠加、倍增 作用,  依托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  有效整 合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生产能力、设备运行、运营管理等 数据资源和制造资源,加快制造过程、装备、产品智能化升 级,推动更多安全应急产业企业深度全面改造。到 2025 年, 60% 的安全应急规上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责任单位:  市工 信局、市应急管理局)

  14.政策扶持产业发展。深化部省合作共建,  加强安全应 急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将徐州市安全应急产业企业产品推 广至应急管理部“ 应急装备之家” ,指导实施安全应急装备应 用试点示范和高风险行业事故预防装备推广工程,重点支持 消防安全装备、应急救援特种机器人、能源安全智能化装备、 消防单兵智能装备等重点安全装备在全国推广应用。(责任单 位:市应急管理局、市工信局)

   (五)实施人才引育工程

  15.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支持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徐 州机电技师学院等学校优化安全应急产业专业设置和学科建 设,加快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协同育才机制,推广技 能等级认定制度、新型学徒制,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培 育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责任 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应急管理局)

  16.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落实“555” 引才工程要求,追踪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前沿技术,大力引进国内外领军人才(团  队),到 2025 年引进领军团队 2 个、领军人才 5 人。聚焦事 故预防、监控、预警、应急救援、安全监测等细分领域,  联 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矿业 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共建国家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 士后流动站。(责任单位: 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市应急管理局)

  17. 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 有效的人才政策,对在徐州落户的安全应急产业的领军人才 (团队) ,关键技术达到世界一流、国家顶尖水平的,  “ 一事 一议” 给予相应项目资助和安家补贴,并落实签证、社会保险、 子女入学、生活保障等各方面扶持政策, 切实让人才留得下、 留得住。 (责任单位:  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 应急管理局)

   (六)推动安全应急服务业发展

  18.聚力打造不同应用场景安全应急产品。结合国家应急 体系建设“ 十四五”规划和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趋势,鼓励相关 企业结合实际,开启综合性安全应急产品的开发工作,全力 打造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的个人家庭个性化应急产品。(责 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

  19.提升城市安全文化水平。积极建设并整合各类集参 与、演示、体验、宣传等功能于一体应急(安全)类体验馆建设,  内容涵盖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消防安全、 校园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应急救护、避险逃生、化 工安全、建筑安全、工程车安全、生命安全等多个模块,  并 与教育培训、文旅体验有效衔接,把满足公众安全知识需求 和提高安全素养相结合,实现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新提升,  营 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 (责任单位:  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 援支队)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  设立全市安全应急产业集群创新 发展工作专班,编制全市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规划,常态化开 展调查研究,对技术、企业、项目进行常态化跟踪;坚持问 题导向,持续收集产业发展问题和有关意见建议,形成问题 清单,分类推动解决;定期召开会议,积极和相关部门沟通 协调,定期通报工作进展,督促相关单位落实任务。

   (二)加强要素支撑。  整合安全应急产业领域各方资源 和力量,成立徐州市安全应急装备技术企业联盟,建立日常 联系服务机制。推动财政、土地、科创等政策向安全应急产 业集群发展倾斜,全力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加强金融资本赋 能,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支持企业 增资扩股、并购重组。

   (三)优化营商环境。  强化安全应急产业企业在落地、 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用地、用能、用水、用电、排放等基础保障,提高开办企业、登记许可、金融信贷、跨境贸易等营 商过程各个环节中的政务服务效率,推动项目落地即开工。 协调相关部门集中资源突破一批发展中的重要瓶颈,打造项 目建设全程无堵点的“徐州速度”。

   (四)营造浓厚氛围。  鼓励各地加大安全应急产业的宣 传力度,在机场、高铁站、地铁、商业综合体等城市重点场 所,布局安全应急产业企业元素,不断提升安全应急产业的 知晓度。定期举办中国安全及应急技术装备博览会,打造徐 州安全应急产业会展品牌,同时,积极组织徐州本土企业参 加各级各类安全应急产业博览会,展示徐州产品形象,进一 步擦亮“ 中国安全谷”金字招牌。

  附件: 

  1.2023 年度市级安全应急重大产业项目表

  2.徐州市安全应急产业创新平台汇总表     

  3.徐州市安全应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