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全力打造五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江苏发展大会合作交流组 2023-04-24 17:05

  为全面贯彻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抢抓新一轮能源革命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产业基础再造提升、产业链条提档升级、智能绿色全面覆盖,聚力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世界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先行示范区,形成建设现代化电网的南京样板,全力推动智能电网成为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石。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智能电网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产业重点领域从“国内领跑”向“全球领跑”迈进,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产业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全力打造世界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

  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家,制订国际、国内标准3500件,累计获得专利20000件,科研人员超过5万人。柔性直流输电、特高压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装备可国产化率达90%。

  集群优势充分彰显。培育智能电网业务收入规模超500亿元企业1家,超100亿元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10家,规上企业达700家。国家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关键环节综合实力全球领先,基本建成世界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

  应用能级大幅跃升。形成一批从单一到整体的智能电网应用解决方案,打造中国驰名品牌40个,继电保护、自动化控制、信息系统集成等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5%。

  安全绿色更加凸显。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35万千瓦,发电供应量占比达10%。实现电力系统基础器件、关键设备安全自主可控,不断增强电网防灾抗灾能力和网络安全水平。

2025年南京市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目标

插入表格

  二、实施路径

  (一)增强产业基础能力

  1. 加快突破基础器件。支持关键电力配套基础件研发投入及推广,重点开展3300V及以上功率器件、大容量机组励磁系统开发。突破大容量发电机保护断路器、高压直流输电套管、金属薄膜直流电容器等关键零件技术壁垒。加快研发新型高频传感、电力设备状态边缘计算等技术,研制新型变电设备高频局放传感器、无线传感自组网汇聚节点、边缘智能网关系列智能感知产品。(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2. 巩固关键装备领先优势。重点发展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预制舱式升压储能一体化等大型装备。支持研发输变电设备用智能组件和电力巡检、作业、消防救援机器人等智能终端,加快突破分布式能源和储能接入与协调控制系统、绿色环保型高温超导输变电设备。开展储换热主设备及控制系统、生物质能和垃圾气化发电等新能源技术应用,培养风力、光伏发电一次装备、储能电池装备、综合能源相关装备国产化能力。(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城管局)

  3. 积极布局智能电网新型材料。加快突破高温超导材料、新型磁性材料、新型储能材料等技术壁垒。加强新能源及特种电缆技术攻关,发展充电桩电缆、岸电电缆、高压输电系统电缆、智能复合电缆,推动500kV及以上电缆连接件国产化应用。加快开发挤压聚乙烯电缆,开展高温超导电缆、架空导线+传感、架空导线防腐等关键技术研究,实现架空导线全息感知。(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4. 支持开发智能电网软件。加快自主可控重型燃机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微网能量互动与优化调节装备、分布式储能安全监测预警平台等相关智能电网软件研发,全面布局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数据库、大型仿真软件、工业应用和分析软件。(市工信局,各区政府)

  5. 增强电力系统集成能力。加快形成1000MW高效超临界空冷机组、1000MW等级超大容量水电机组、700米及以上超高水头冲击式水轮机组、40MW及700米水头及以上抽水蓄能机组、15MW及以上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等系统集成能力,推动构建400MW及以上重型燃气轮机设计、研发和试验验证体系。(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区政府,市供电公司)

  (二)强化产业创新策源功能

  1. 支持布局前沿技术基础研究。重点突破新能源发电及并网技术,突破智能输电网、配电网、用电技术和智能电网拓展技术。积极争取一批国家、省级重大战略项目、重大专项在宁布局,支持在宁探索建立电力市场和碳交易市场。(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2. 引领行业标准提升。鼓励龙头企业围绕智能电网全产业链重点节点,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修订。鼓励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质检机构等成立产业技术联盟,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行业标准及检验检测方法研究。加强与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电网)对接合作,争创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平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3. 搭建高端开放平台。高标准建设南京市智能电网产业创新中心、面向智慧电力的人工智能创新融合应用平台,提档升级国家智能电网应用产品质检中心,完善南京新型电力装备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建设区域电力数据中心、智能电网产业供应链云平台。(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局,各区政府)

  (三)壮大卓越优质企业群体

  1. 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行业龙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形成一批“链主”企业。强化与大型央企的战略合作,推动一批国家级项目在我市布局建设。抢抓“一带一路”、区域一体化等新型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持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投促局、市规划资源局,各区政府)

  2. 培育细分领域领军企业。重点聚焦发、输、变、配、用、调和通讯七大环节,实施梯度培育计划,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企业专注新型分布式电源变流器、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光配网络管理系统等细分领域,打造一批单项冠军产品。(市工信局,各区政府)

  3. 促进链条企业融通发展。推动智能电网向智慧城市和智能生活等领域渗透,支持本地电网企业参与市政工程建设。促进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发电、储能、综合能源、系统开发等上下游联合发展,形成一整套智能电网及其拓展服务的应用解决方案。(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建委,各区政府,市供电公司)

  (四)打造综合性功能园区载体

  1.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一谷两区三极”发展格局。“一谷”即中国(南京)智能电网谷,开展全产业链建设,打造智能电网高端装备产业核心区和原创技术策源地。“两区”即南京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绝缘子及套管产业,建成中国白云电气智慧电网科技园,构建全球领先的新材料空心复合绝缘子产业体系;江北新区重点发展电网自动化、电厂及工业自动化、轨道交通自动化、信息与安全技术、电力电子五大领域。“三极”即六合区、浦口区、溧水区,重点发展储能电池、输电设施设备、智能电网软件等领域。(市工信局,各区政府)

  2. 增强产业基地资源聚合力。依托国家智能电网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智能电网战略性产业集聚区、全国智能电网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江苏省智能电网特色创新示范园,强化制度创新和政策集成,加速产业创新资源和高端要素集聚。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来宁设立区域性总部、科研总部、营销总部,打造智能电网装备产业总部集聚基地。(市工信局,各区政府)

  3. 建设智能电网应用示范园区。推动重点园区开展区域微电网建设,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实现多种能源协同优化和系统效率提升。支持构建新能源发电、储能、智能调控等多技术融合的综合能源服务系统,推动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展能源一体化综合利用工程。(市工信局,各区政府,市供电公司)

  (五)拓宽智能电网应用场景

  1. 开发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围绕国家配电网大规模建设改造,发展主动配电网、智能配电一体化、微电网协调控制等系统解决技术。围绕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大规模新能源接入优化调度等领域,推广能源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市工信局、各区政府,市供电公司)

  2. 强化新技术融合应用。重点推动5G在“差动保护”应用、输电线路状态监测和无人机巡检等方面的应用。开展储能装置与电网协同、配合电网削峰填谷、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应对突发状况及缓解电力系统受异常冲击等方面研究。支持智能电网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提升电网资源和能源调度水平,完善电网故障预警与诊断、运行优化功能。(市工信局)

  3. 主动布局新增长点。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规划,推动华能集团中国能谷项目建设。抓好南京创建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机遇期,推动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合理布局城市储能电站,构建智能互联的能源终端。(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建委、市供电公司)

  (六)构建安全绿色现代化电网

  1. 筑牢电力安全防线。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提升智能电网抗攻击、抗干扰能力,保护联网设备、边缘设备的安全性,全面打造坚强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采用各种信息安全技术,确保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持续推进抗灾保障电源规划建设,提高系统调节能力和容量支撑能力,保障城市重要负荷和民生用电需求。(市供电公司、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应急管理局)

  2. 扩大新能源装机容量。编制集中式新能源规划接入方案,推动区域分布式新能源整体接入。规划布局储能产业,完善“新能源+储能”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推动南京供电公司江北能源站建设,支持南瑞集团开展钒电池储能试点示范,鼓励苏美达能源公司打造风光储一体化应用场景。(市供电公司、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各区政府)

  3. 提升绿电使用水平。探索与绿电资源充沛的西部省份合作渠道,提高区外绿电入宁比例和互保互济能力。全力争取四川白鹤滩等重大项目水电份额,推动省内特高压选址选线和清洁能源廊道的规划建设,推进青海特高压入苏、淮安新能源入宁工程规划研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替代和绿电交易,为企业购买绿电提供政策保障。(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区政府,市供电公司)

  4. 完善高效电网调度系统。布局下一代电网信息通信安全技术,开发用于电网发电侧、配电侧和用电侧的信息系统以及智能光配网络管理系统,开展智能光配网络管理、通信网络全景监测和智能调配的研究与应用。(市工信局,市供电公司)

  5. 推动综合能源产业发展。立足国家“双碳”发展目标,协调推进能源综合服务等试点项目建设。健全综合能源市场和价格机制,创新探索共享储能、综合能源站等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推进以电为核心的综合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建立由政府主导的水、电、气等要素生产运行的统一数据接口和采集管理平台,构建以电为核心的能源消费与碳计量体系,形成碳监测、碳计量、碳评价、碳管理、碳交易全产业链条。(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供电公司)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市领导挂钩联系智能电网产业链制度的高位统筹协调作用,形成推动智能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完善考核工作机制,将智能电网产业规模指标列入市对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成立由智能电网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对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提供论证评估和咨询建议。 

  (二)强化政策支持。贯彻落实国家新能源产业相关优惠政策,综合运用政府采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政策工具,建立和完善我市智能电网产业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宣贯和辅导服务,做好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支持设立南京智能电网装备集群发展专项基金、技术研发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智能电网产业链重大投资项目的引进和发展。

  (三)强化人才保障。支持智能电网国家级创新平台、龙头企业发挥人才集聚培养主阵地作用,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能力。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智能电网产业人才资源储备库及产业专家库,完善各层次人才培训体系,打造顶尖人才实训基地。对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实行“一站式”代办服务,在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社会保障、落户、出入境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强化环境营造。高质量举办“紫金论电”等学术论坛,打造我市智能电网产业对外交流合作的窗口平台。组织智能电网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建立政府搭台、企业衔接的对接合作新机制。发挥南京智能电网产业联盟、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增强服务水平和协调功能,促进行业互动交流和务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