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盐城市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计划

江苏发展大会合作交流组 2023-04-24 16:00

 2023年盐城市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落实《盐城市重点产业链培育行动计划》《盐城市产业链赋能行动方案(2022-2024)》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大全市重点产业链培育力度,推进产业链与供应链、资金链、创新链、服务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的发展方向,以延链补链强链为主线,深入开展产业链赋能五大行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谱写“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1.产业规模。全市23条重点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开票销售超7000亿元,增长20%以上。其中5条地标产业链实现开票销售4500亿元,8条优势产业链实现开票销售1700亿元,10条潜力产业链实现开票销售800亿元。

  2.招商引资。全市新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项目400项,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0项。每条产业链开工一批带动作用强、竞争实力优的重大项目,组织实施3-5项补短板、强弱项的固基项目。

  3.项目建设。推进全市246个产业链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227亿元,年内实现竣工投产项目126个。重点实施131项亿元以上新增长点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29项,实现新增开票销售超1200亿元。

  4.企业培育。全年开票超百亿元企业达到15户、超10亿元企业70户、超亿元企业450户,年内新增规上企业120户,新培育2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

  5.技术创新。组织实施关键技术项目攻关40个以上,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700个,重点产业链规上企业研究机构建有率提高至55%,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0户。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分析研判

  1.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各专班和地区要进一步找准产业链发展定位、培育方向和强链补链具体路径,研究产业链培育推进机制和有效做法,制定产业链2023年培育工作计划。强化与专家智库合作,围绕产业研究、龙头引进、成果转化、咨询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2.编制“三图三清单”。对优化调整后的23条重点产业链,各专班要进一步加强分析研判,摸清我市产业发展现状、技术优势、市场前景、产业链上下游、平台载体等情况,编制并完善产业链创新图谱、全景图、招商地图和规上企业、重点项目、突破企业等“三图三清单”。

  (二)实施项目攻坚

  3.开展产业链招商。各地会同各专班依托产业链全景图、招商地图、短板缺项分析报告、重点突破企业清单等,制订产业链招商方案和年度招商目标,瞄准产业链领军企业、现有“链主”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每季度组织重点产业链专题招商活动2场以上,着力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

  4.聚力推动项目建设。编制产业链年度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清单,加强项目调度,对项目的前期、在建、投产等关键节点,进行全流程跟踪管理,全力推进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快建设、竣工项目快达效,形成“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开发格局。推动耀宁动力电池、智泰新能源储能电池、金光纤维素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推进润阳科技、立铠精密等新增长点项目尽快达效。

  (三)推动协同发展

  5.建立健全供需对接机制。畅通产供销对接渠道,促进市县联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依托“产链通”综合服务平台,动态化更新、常态化发布产业链供需对接信息,通过“互联网+”方式精准对接,为企业快速适配供应商、服务商。瞄准晶硅光伏、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等重点产业链,开展“十链百场千企”系列对接活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配套合作,提高产品本地销售率,提升协同发展水平。加快产商渗透融合,促进重点产业链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物流、金融机构等主体协同创新和互动发展,实现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50%以上。

  6.发挥园区联盟平台作用。鼓励各产业链参照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链联盟形式,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组建产业联盟、党建联盟、行业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通过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关联企业按照产业链构建要求进行有序集聚。支持市开发区加快申报晶硅光伏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推动我市晶硅光伏产业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支持中汽中心试验场打造省级车联网示范先行区,聚集长三角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等重点企业来盐发展;推动江苏黄海(大丰港)粮食物流产业园打造国家级粮食物流枢纽、长三角重要的粮食储备基地,实现粮油果蔬加工全产业链发展。

  (四)强化企业培育

  7.开展“链主”企业培育。制定“链主”企业培育计划,每条产业链梳理1-5家市场占有率高、产业带动性强、对产业链有较强集成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作为“链主”企业培育,推动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引领产业链协同发展。

  8.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鼓励中小企业深耕主业,专注技术和工艺优化、产品质量和性能迭代升级,练就“独门绝技”,打造一批细分行业和细分市场的领军企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重点培育富乐华半导体、金韦尔、博敏电子、捷威动力等20家产业链重点企业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9.推动企业数字化发展。引导企业加快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企业上云,实现产业链龙头企业上云全覆盖,全年新增三星级以上上云企业200户。推动企业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步伐,促进智能装备升级和机器人应用,加快智能车间培育力度,全年创建省级以上智能车间20个。

  (五)提升创新能力

  10.明晰产业链创新需求。调研各产业链技术创新需求,梳理产业创新资源分布,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开展产业链技术诊断,完善产业链创新图谱、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指南、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企业创新需求清单、人才地图。

  11.开展产业链技术攻关行动。继续在全市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年”活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面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用好“科创飞地”跨区域创新合作平台,进一步推动常盐两地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促进创新要素开放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加快推进离岸孵化器建设,借力先进地区创新资源优势,促进优质科创项目落地盐城发展。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举办中国创新挑战赛、中国盐城创新创业大赛、科创企业进高校、高校专家盐城行等活动,持续对外发布技术需求和征集解决方案,促进技术需求与研发资源精准对接,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700项,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100个以上。

  12.加强创新平台和人才布局。深入实施“人才强链”行动,深化“部门+地区+高校+科技镇长团+企业”的协同推进机制,定期举办中国·黄海产业人才大讲坛、黄海“盐”商访学行、盐城产业人才专题培训班等活动,提升重点产业链企业家素能;充分依托“黄海明珠人才计划”,通过举办沿海发展人才峰会、产业链人才“揭榜挂帅”活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产业链人才供需对接系列活动,集聚招引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高精尖缺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产才融合,以人才结构优化推动产业链提升。争取省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盐城建立分支机构或共建创新平台,与我市重点产业链融合发展,全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及人才站点120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50%以上。

  (六)深化开放合作

  13.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格局。依托中韩(盐城)产业园、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等与日韩产业合作基础较好的各类开放载体,聚焦动力电池、智能终端、智能装备、医疗医药等日韩优势产业,办好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5·18”经贸交流会等活动,巩固拓展对韩合作,加快突破对日合作,推进与SK全方位战略合作,力争突破三星、LG、松下等跨国公司。组织商务包机赴海外招商,招引一批RCEP成员国世界500强、行业龙头、隐形冠军和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存量优质外资企业增资扩能。

  14.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把产业链培育放入长三角产业集群中研究、谋划和推进,依托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等园区载体,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学习交流,挖掘我市产业链上下游与长三角先进地区的契合度,全面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主动与上海、苏南地区对接,组织开展产业推介会3-5场,积极承接上海、苏南等地区产业、技术、人才、资本等溢出。加强我市产业链与全省产业链的深度对接,积极与海智在线、红豆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行业重点平台合作,争取将更多产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纳入省级布局范围,加快产业链重点企业对接融入全国供应链体系。

  15.开展产业合作交流活动。积极打造区域品牌,组织高层次产业互动交流,提升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举办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发展大会、中国盐城环保产业博览会等全国性产业高端论坛6次以上,提升产业影响力和知名度。瞄准外资总部、链主企业、龙头骨干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等,加快引进一批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产业链强链补链重大项目,借力打造发展新引擎。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推进。充分发挥挂钩市领导高位统筹作用,及时调整优化市领导挂钩体系,推动挂钩市领导更深层次参与产业链调研、招商引资、问题会办。强化协同推进机制,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做好日常培育工作的协调推进;各产业链培育专班要加强人员配置,充实专业人才,及时总结培育成效,分析存在问题,精心谋划重大活动,常态化召开联席会议,健全市和县区、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政府与企业间的联络渠道和机制,形成更加紧密顺畅的培育体系,合力研究解决产业链培育的重大问题,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市各有关部门切实承担服务保障责任;各县(市、区)也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加强运行监测,建立完善23条重点产业链规上企业库、重点项目库,按月调度研究,按季度形成产业链分析报告,确保全面掌握产业链培育进展情况。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健全供需精准对接融资服务机制,定期收集产业链企业资金需求,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按照“一链一方案”“一企一策”原则,提供金融精准对接帮办服务。完善健全风险分担机制,组建新能源、汽车、双碳等产业基金,创新推广“盐链保”等专项产品,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依托“黄海明珠人才计划”,支持产业链企业骨干人才引培。常态化开展产业链专场招聘活动,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土地、能源、环保、项目审批、园区配套等各要素保障工作,坚持全链条服务、全过程帮办、全方位推进。

  三是营造良好环境。深化“企业大走访”“盐商服务卡”等活动举措,推广“六问四帮五清单”服务模式,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困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企沟通交流。积极做好政策服务工作,加强政策解读,帮助企业知晓政策、用足政策。充分发挥盐企通作用,为企业提供政策发布、匹配、申报、兑现等一站式政策服务,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创牌、资金、审批等政策支持。强化宣传推广,定期总结产业链培育成效,编印简报信息,晾晒亮点工作,加大对重点产业链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宣传力度,在主流媒体进行专题报道,营造推进氛围,扩大示范带动效应。

  附件:1.全市重点产业链挂钩联系市领导及部门分工

  2.全市重点产业链培育发展目标情况表

  3.2023年全市产业链项目招引任务分解表

  4.各县(市、区)参与和共同推进的产业链情况

  附件1

全市重点产业链挂钩联系市领导及部门分工

  附件2

全市重点产业链培育发展目标情况表

单位:亿元

  附件3

 2023年全市产业链项目招引任务分解表

  附件4

各县(市、区)参与和共同推进的产业链情况

  注:带△为参与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