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长江下游10家单位 《大江万古流》展览在南京博物院拉开帷幕
1月10日,《大江万古流》展览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8号展厅拉开帷幕。本次展览集合了长江下游10家单位,精心挑选了约250组展品,向公众展出。
长江下游文明造就了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涵养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泉。本次展览将通过《江水天上来》《万水千帆过》《何处是江南》《共饮一江水》4个部分,向观众展示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与发展历程、文化高峰时期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物证,以及当下城市文明的斑斓光影。其中,展览的第四部分是沉浸式视频体验,观众还可以在展厅领取长江水滴元素贴纸进行艺术创作。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展览集结了长江下游10家博物馆的众多珍品,让观众大饱眼福。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介绍:“连南京博物院在内一共10家,比如有安徽,还有省内的苏州、扬州,沿江这些博物馆的支持。他们应该说把很多以前连自己都很少展出的文物,在我们这个展览里面进行展示。这些文物非常精彩,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到秦汉隋唐明清,有很多经典之作。”
此次展览运用了许多最新发现的考古成果,还是一些珍贵出土文物的首次展示。展览将近些年对长江下游文明在考古研究方面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集中转化,看点十足。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刚介绍:“比如像大云山汉墓,以及其他正在进行中的一些考古项目,都把一些最新、最重要的考古文物,都在这个展览中向公众进行了展示。例如,第一部分的史前文化,以前的话我们可能是认为整个太湖地区是属于马家邦文化,通过这个展览我们还想告诉观众,在太湖西部还有骆驼墩文化,太湖东部和西部呈现出了不同的文化面貌。”
本次展品中包含一级文物60组件,亮点颇多,囊括了七孔石刀、狩猎纹陶罐、龙首柄铜熏、白釉褐彩瓷轿车、打马球图铜镜、金蝉玉叶等大量精品。镇江博物馆藏的青铜凤纹尊,是吴越时期的代表器物。
青铜凤纹尊
南京博物院展览部副主任田甜介绍,它的器形比较高大,但是同时又体现了江南地区纹饰精美的制造工艺,我们看到它的主体纹饰上面有大型凤鸟的纹饰,同时也是吴越文化难得一见的青铜精美器物。
吴王夫差剑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文物,剑首铸有八圈精致的同心圆凸棱,是最为称道的"吴越青铜剑三绝"之一;剑身处的铭文,明确了这把剑的主人便是吴王夫差。
"金蝉玉叶"出土于苏州五峰山张安晚家族墓,是南博的十八件镇馆之宝之一。晶莹透亮的玉叶上立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金蝉,采用了压膜铸范、薄叶延展、錾金、焊接等工艺,玉叶为新疆和田羊脂白玉,厚度仅2毫米。
其实它出土的时候,被发现在墓主人的头旁边,专家推测它是作为当时的一个头饰。另外金蝉玉叶寓意金枝玉叶,其实是对古代女子最高的一个赞美,也体现了苏州地区金器和玉器加工的高超工艺。
据悉,此次展览将一直持续到3月31日,感兴趣的市民游客可参观打卡。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许莹 江苏新闻广播/孙昕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