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

平安普惠江苏分公司:点燃“红色引擎” 推动金融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

我苏网 2022-11-02 15:34

  我苏网讯(记者/唐宝妍)央行网站10月30日最新公布的《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本源,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近年来,平安普惠勇担金融为民、服务实体的初心使命,坚守服务小微战略定位,以党建促发展,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不断提升专业性,通过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完善薄弱环节金融服务、优化金融产品供给等,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形成了金融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

  服务创造价值 持续增强小微融资可得性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十年来,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5.5%和19.4%,大大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中国普惠金融稳步发展的十年,也是平安普惠不断探索普惠金融创新、助力增强金融资源可得性的十年。作为小微金融领域的融资服务机构,平安普惠江苏分公司专注于服务江苏小微企业主,不断拓宽服务半径,主动为实体经济“输血”“造血”,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和互补性的金融服务体系。

  “小微企业的需求在哪里,我们就走向哪里”,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将党建融入业务发展全流程,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普惠百姓民生,既是落实“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政策的内在要求,也是无数平安普惠人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名具有7年党龄的基层党员,平安普惠江苏分公司的咨询顾问赵世承早已体会到,小微融资往往“高、急、频”,唯有紧跟需求,直击小微融资的痛点难点,全方位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才能创造价值、赢得客户。

  扬州江都的郑老板经营着一家小型建筑公司,受疫情影响,工程款回款慢,工人的工资迟迟未能发放,正为资金发愁之际,赵世承主动联系到了郑老板,表示可以帮他解决资金问题,而且还能享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平安普惠推出的“4+1+1”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扶助计划将批发、制造、建筑、交通运输业为四大重点扶持行业,而郑老板刚好符合制造业的优惠政策,可以享受包括提额降费、延长还款周期、灵活还款等方面的“三大礼包”。在赵世承的指导下,郑老板十几分钟就到账80万元无抵押融资借款,成功缓解融资难题。

  像赵世承这样的党员先锋,在平安普惠还有很多,他们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安心、省心、贴心的专业服务,形成了一支支持和保障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排头兵”。通过价格上主动减费让利、结构上突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等一系列举措,平安普惠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持续加强,对稳住经济大盘的带头和支柱作用持续凸显。

  创新提升质效 不断优化金融产品供给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优化中小金融机构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养老金融,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疫情应对和技术进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纵深发展,数字化也成为平安普惠的转型发展的新选择。通过发挥技术优势,改进大数据风控模型、改善产品结构等方式,不断提升金融工作的专业性,对此,扬州的于老板深有体会。

  于老板在扬州承包市政工程项目,每到年底,都喜忧参半,喜的是账面显示这一年奋斗结果不错,忧的是工程款没到账交税资金存在缺口。平安普惠江苏分公司的咨询顾问田婷婷在了解到于老板的借款需求后,为其制定了合适的融资方案,5天时间15万元借款到账,对于2016年的小微企业来说,这无疑是送来了一场“及时雨”。

  “感谢平安普惠,帮我解决了融资难题”,六年间,于老板更是见证了平安普惠技术的升级和融资模式的创新。如今,通过平安普惠推出的AI智能贷款解决方案“行云”,于老板可以实现零文字输入、一站式无等待、全程拟人AI面对面线上完成面审,当天即可实现贷款审批;在体验上,一站式智能融资产品“陆账房”应用了“人+企”多维度风控体系,信贷、抵押综合授信,能够实现“一个流程、只申请一次就能获得满意结果”。流程更快、体验更优、费率更低,金融产品供给的不断优化,让于老板成为了平安普惠的忠实客户,每年年底,都会找到田婷婷借款。对田婷婷多年来的专业服务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帮助其纾困解难,于老板更是感激不尽。

  党龄12年,入司8年,田婷婷已为超3000名小微客户提供融资咨询服务,累计提供融资借款超8000万元,不仅传递了平安普惠温度和速度,更是彰显了“金融为民”的初心和使命。以数字化为驱动,平安普惠江苏分公司搭建起了“AI+O2O”的信贷模式,对小微融资进行了全方位赋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增强小微企业的服务获得感和便捷感,真正让金融科技发展成果更广泛、更深入、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下一步,平安普惠江苏分公司将继续以党建引领新时代的金融工作,把服务江苏实体经济作为根本目标,提高政治站位,坚守人民立场,增强专业能力,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贡献普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