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

【紫金山·大咖谈】崔维成:管理,是解决技术“卡脖子”的核心问题

我苏网 2019-05-20 17:09

  【编者按】聚群贤、筹众智、谋发展。5月20日下午,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系列论坛之一的紫金山科技论坛在南京举行。科技界大咖齐聚一堂,为新时代江苏高质量发展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我苏网讯 5月20日下午举办的紫金山科技论坛上,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第一副总指挥、现任国际船舶结构会议(ISSC)常委崔维成教授发表演讲。这位来自南通海门的深潜英雄“以彩虹鱼挑战深渊极限项目”为例,对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展开独辟蹊径的分析。 

  如何科学合理地用人 是解决技术问题的核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是我国政府倡导的方向。过去40多年,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效果与期望值还有些差距,仍然会遇到各种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崔维成教授认为人才不是造成瓶颈的原因,而是管理,技术问题可以通过管理来解决。如何科学合理地用人,给人才提供一个真正进行技术攻关的环境,是问题的核心。 非科研的环境下,项目负责人权力不够,提供的人力投入和资金投入与目标要求不配;用人不当时,要求项目参与者都是全才,而没有突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管理者有时候没有意识到“攀科技高峰与市场推广应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崔教授认为,这都是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技术“卡脖子”的原因。

  破解产学研合作瓶颈有“三招”

  到底如何破解产学研合作瓶颈呢?崔维成教授支了“三招”:一是把“分利”的合作变成“事业”的合作,把投资方、管理方、技术方三方从竞争关系变为互补关系,前提条件是三方中有一方从竞争中跳出来,变为服务方;二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资本、市场、技术都找专业的人来强强合作;三是给科研人员尽量提供一个“专心致志、齐心协力”的攻关环境。

  中国不缺人才,技术商业不难,具体怎么来做呢?崔维成教授表示可以以系统思维来推进项目建立,“把民间资金吸引进来,体制内加体制外,对我的项目有帮助的资金我要,没有帮助的我不要。” 若要成立公司,“一定要找一个合作伙伴来做,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这样的效率是最高的。”

  会上,崔维成教授也透露了他未来十年的项目计划:做3台全海深着陆器,1台无人潜水器,1台载人潜水器,1条5000吨级专用科考母船。

  >>点击进入我苏网【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专区】,获取更多精彩报道。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