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

【穿越时光,家乡变化】全球交通最健康城市就是我家乡!

我苏网 2019-05-19 18:41

  【编者按】

  很多记忆已经泛黄,很多变化正在发生。岁月流转,这些人,这些照片,是否有你的时光故事?是否有你的故土情怀?

  时隔两年之后,“江苏最强朋友圈”又要来了!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将于5月20日在南京举行。5月9日起,江苏新闻广播联合我苏网推出系列报道《穿越时光,家乡之变》,带你听时光故事,感受家乡变迁。

  “衣食住行”是群众生活最基本的需要,“行有所乘”也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2019年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南通再次获得交通最健康殊荣。在荣誉背后,还有一家公交迷的见证。

  从前的日子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80年代的南通,汽车还是凤毛麟角,凤凰牌自行车也没有走进寻常百姓家。从70年代开始,公共汽车便成了南通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家住学田苑的89岁老人李有森是典型的公交迷,自打年轻时坐上了公交,便一发不可收拾,跟着公交坐到底站,看着沿途风景发发呆,是最惬意的事,至今她还收藏着南通四十多年前发放的《南通市公共汽车乘车手册》,看着这本泛黄的手册,李有森老人满脸微笑:“(这个)手册是我四十年前拿到的,当时看的时候很高兴,我发现6路公交在友谊桥乘坐,可以到段家坝,也就是我娘家,我觉得很方便,现在更方便,乘车不要钱,到处都有。”

  70岁的葛德淇是位有心人,受母亲李有森的影响,也爱上了观察公交车行驶线路,葛德淇还把每一本改版的南通公交手册都好好的保留了下来,通过一张张公交交通路线示意图,了解了公交线路的扩展、优化、便民措施。但凡线路有变化,他都会进行详细的标注,而对于经过自家门前的51路车线路的变化,记忆尤为深刻。

  他回忆道:“当时公交公司为了便于老百姓到学田新村,是开到新村里去的。我当时乘坐51路,从家门口一直坐到我们厂。后来由于小汽车不断出现,新村不能进去,就不断优化,线路从学田路改走学田南路,使这条公交线路能方便更多人。后来又改了,把汽车东站和我们小区老百姓又连接在一起,从开始没多少人坐,到现在公交车挤满了人。”

  直到90年代末,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老式公交车和手册才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时代变迁,城市发展,在南通乘公交已经不再需要手册了,公交也不再是唯一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2004年,南通公交启用IC卡收费系统,市民持卡可享受7折优惠。

  现在,无论公交还是其他,只需打开手机app就能轻松知晓公交发班、进站等情况,坐公交上下班也更加舒适便利。葛德淇老人的儿子葛伟明告诉记者:“掌上公交一开,就能实时查看公交车的行驶到站情况。现在公交线路优化得很好,有公交车道,上下班如果自驾车去的话,可能要堵好一阵,而坐公交车基本上就不会有这种情况。”

  从公交便民服务手册,到乘车智能化,南通人时刻在感受城市交通的发展。南通的今天,数条高架和平整宽阔的地面道路带动着整座城市的运转,在建地铁高铁和新航站楼也大刀阔斧地加快工程。根据《江苏省中长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8-2035年)》,江苏将布局约70个通用机场,南通就有6个,届时,各地将实现15分钟航程覆盖全省域!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姜奇卉 南通台/胡一平 编辑/蒋婕)